本篇文章1458字,读完约4分钟
我们的记者孟伟
为深化金融供给方结构改革,完善再融资的市场化约束机制,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帮助上市公司抗疫复产,2月14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修改的决定》、《关于修改的决定》和《关于修改的决定》(以下简称《再融资规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调整再融资规则部分条款的总体思路是,坚持市场化和法治化的改革方向,落实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登记制度理念,增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便利性和制度包容性。
据了解,再融资制度部分条款的调整主要包括:一是简化发行条件,拓宽创业板再融资服务的覆盖面。取消最近一期期末创业板公开发行证券的资产负债率高于45%的条件;取消连续两年在创业板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条件;本次发行条件将在创业板以前募集的资金基本用完后,根据信息披露要求进行调整,使用的进度和效果与披露基本一致。
第二,优化非公开制度安排,支持上市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如果上市公司董事会事先决定所有发行对象为战略投资者,定价基准日可以是董事会决议公告日、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日或发行期首日。调整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定价和锁定机制,将发行价格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平均价格的10%下调至20%;将锁定期分别从36个月和12个月缩短至18个月和6个月,不适用减让规则的相关限制;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非公开发行对象数量将分别从不超过10个和5个调整为不超过35个。
第三,批准文件的有效期应适当延长,以方便上市公司选择发行窗口。将再融资批准的有效期从6个月延长至12个月。
中国人民大学崇阳金融研究所产业司副司长卞对《证券日报》表示,大幅放宽创业板再融资条件主要有两个考虑因素。首先,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来说,在当前的肺炎疫情中度过这个难关是有益的。这种流行病对许多企业产生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与主板相比,这些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在此期间,一些企业无法开工,业务活动无法正常开展,这也影响了企业的流动性。因此,放宽融资条件可以帮助这些公司渡过难关。其次,放宽再融资符合当前创业板改革的大方向。创业板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放宽限制、降低门槛并将其交给市场是大势所趋。例如,将信息披露改为信息披露实际上意味着给予市场和投资者更多的决策权来进行判断。监管部门应确保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公开、透明和及时。
中国证监会表示,此次修订后,中国证监会将严格规范上市公司日常监管制度,不断完善、收紧上市公司再融资发行条件,强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加强对再融资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的现场检查,加强对解禁股份、真实债务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
值得注意的是,新《证券法》规定了证券发行的登记制度,并授权国务院规定登记制度的具体范围和实施步骤。预计创业板,特别是主板(中小板)实施注册制度需要一段时间。新证券法实施后,这些董事会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实施审批制度。平行审批制和登记制与新《证券法》的相关规定没有矛盾。
再融资规则实施后,再融资申请已经发出的,适用修订前的相关规则;如果已经获得批准,但发行尚未完成,且批准仍在有效期内,则适用修订后的新规则。上市公司在完成相应决策程序、更新申请文件或办理会后事项后,应继续推进。已通过审批会议的,不需要提交审批会议审查。已获得批准且预计在原批准有效期内无法完成发行的,可以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延续批准。
分析人士表示,再融资体系作为资本市场的一项基本制度,在推动上市公司做强做大、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国防科技与民用技术集成、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改革等国家战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编辑上官门罗)
来源:BBC新闻网
标题:修订后的再融资规则落地 精简发行条件拓宽创业板再融资服务覆盖面
地址:http://www.0bbc.com/xbglxw/7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