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71字,读完约2分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26日-针对COVID-19的肺炎疫情,文化旅游部指示中国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机构,以及国有博物馆、文化保护单位等文化文化机构,从1月24日起采取临时关闭措施。在此期间,地方公共文化机构和文化文化机构推出了网上博物馆、网上图书馆、网上影剧院等产品,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旅游部营销管理司司长刘克志在国务院联合防控机构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公共文化服务“线下封闭、网上繁荣”是长期以来公共文化和文化资源数字化成果的集中展示。

疫情期间公共文化服务“线下关门、线上开花”

2月25日,文化旅游部相关部门发布了《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站)重新开放工作指南》,对公共文化场馆的重新开放给予了具体指导。据刘克志介绍,国家文物局也将出台相关指导意见,要求:一是在不同层面制定明确的政策,低风险地区经当地政府批准后,可以有序重新开放。对于中等风险区域,室外开放空间可以逐步重新开放,室内封闭的展厅和展厅原则上暂时关闭,对于高风险区域,则暂时关闭。原则上,低风险区域的开放单元不接受团体访问。二是要求文物行政部门加快项目审批和资金拨付进度,优先保证与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合作的基本建设、考古和文物抢救保护项目的复工。三是文化文化机构要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措施,做好人员健康监测、安全防护、通风消毒等工作,采取实名预约、分时接待、错时分批进馆等措施,降低人流密度。第四,文化机构要建立防疫、复工、复工的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各环节的具体职责,制定应急预案,并提前进行演练,确保一旦发现疫情,能够做好应急反应的防控工作。

疫情期间公共文化服务“线下关门、线上开花”

打开app阅读全文

来源:BBC新闻网

标题:疫情期间公共文化服务“线下关门、线上开花”

地址:http://www.0bbc.com/xbglxw/8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