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62字,读完约3分钟

今年是摆脱贫困的最后一年。如今,各地区都有更多摆脱贫困的消息。一些省份宣布,所有贫困县都摘掉了帽子,一些省份宣布,贫困家庭的数据只剩下十位数。一方面,人们对他们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的成就感到非常鼓舞,另一方面,他们对消除贫困的措施是否必须具体到一位数感到“犹豫不决”。事实上,这提出了扶贫标准的问题。

脱贫考核不能仅盯数字

江西省井冈山市自2017年第一次脱帽以来,近几年已有数百个县市通过考核验收,退出国家级贫困县行列。在整个过程中,我们探索了一套衡量减贫的标准。这些标准中有许多是定量指标,必须用数据来衡量。可以说,如果一个地方的脱贫工作达不到要求的数据标准,这里的建设成果就必须打折扣。完成某些数据指标是脱贫的基础工作。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我们不能仅仅依靠数据来衡量扶贫的成效,我们也不能在扶贫评估中拘泥于数字。

脱贫考核不能仅盯数字

自1980年代以来,我们聚集了所有社会力量,开始扶贫事业。特别是十八大以来,脱贫的力度和速度都在加大。脱贫事业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对脱贫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中国已经确定了15个相邻的贫困地区作为解决贫困问题的主战场。近年来,按照脱贫的进程,我们实施了精确扶贫政策,步入了深度贫困,明确了“三区三州”是中国的深度贫困地区。精确扶贫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关注贫困地区,努力确保这些地区的预期经济和社会发展。

脱贫考核不能仅盯数字

无论是连片贫困地区,还是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都取得了巨大的扶贫成就。在脱贫之年,如何衡量脱贫的成效,如何使小康之路不落后,需要一套评价标准。由于各地扶贫的重点内容不同,单纯用一把尺子和一套数据来衡量扶贫的成效是不可能的。

脱贫考核不能仅盯数字

在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从基础设施到公共服务,从村庄面貌到贫困户增收,扶贫几乎是近年来区域发展的重中之重。脱贫的成效直接体现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的提高上。摆脱贫困改善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在这些地方,可以说每个村庄都能看到扶贫带来的变化。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这些地方的发展条件还比较脆弱。要衡量这些地方的发展成效,我们不仅要看到整体的变化和基本条件的改善,还要落实到住户身上,认真分析每个贫困家庭的收入情况。一方面要看到“两保三保”的“达标率”,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贫困家庭脱贫的巩固程度,防止他们重新陷入贫困。

脱贫考核不能仅盯数字

在东南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贫困分布比较分散,人们称之为“插花贫困”或“角落扶贫”。在这些地区摆脱贫困的任务似乎是“插花”。事实上,必须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不足和不平衡的问题,消除每个角落的贫困,防止一个人落后,提高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要衡量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的扶贫效果,不能简单地用一个收入数据,或者只做一个“两个保证、三个保证”的“算法”,并将其转化为经济数据进行比较。要摆脱这些地方的贫困,我们应该看到“最低的一个”,看到在角落里发生的变化,并把重点放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和平衡发展。

脱贫考核不能仅盯数字

如果我们只是盯着数据,把评估工作简化为达标的“数据”,而忽视扶贫工作的地区差异,那我们就不可避免地要找一把剑。(资料来源:《经济日报》作者:魏永刚)

来源:BBC新闻网

标题:脱贫考核不能仅盯数字

地址:http://www.0bbc.com/xbglxw/4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