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94字,读完约8分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广大医务工作者不要忘记自己的首创精神,牢记自己的使命,响应党的号召,毫不犹豫地奔赴防疫和控制的第一线,与病魔同场竞技,夜以继日地艰苦奋斗,表现出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自19日发生肺炎以来,广大医务工作者发扬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消防一线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救治病人,为保卫武汉和湖北而战。

医务人员是战胜疫情的骨干力量。流行是命令,白色是衬衫。截至2月17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系统共派出3万多名医务人员支援湖北,其中军队派出4000多名医务人员。

硬核能,逆行向上

“武汉,我们来了!”

“湖北,我们来了!”

1月26日,由北京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组成的首批国家支持的湖北省防疫医疗队飞抵武汉。随后,全国各地的医疗队陆续前往湖北,组成了一个防疫“会议部”。

人民日报:一线抗疫群英谱 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

“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中国”,中国医学界的精英部队被一起派出,为武汉的防疫工作注入“硬核力量”。

"再一次,穿着盔甲去荆楚,如果你不摧毁COVID-19,就永远不要把它还给我!"这是支持湖北省荆州市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医务人员的誓言。

“我报名了!我报名了!”这是北京协和医院各党支部微信群的要求。

“我是党员,我先走;我是党员,我带头!”这是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泓的声音。

防疫和控制是一场全国象棋比赛。湖北和武汉是最重要的地方,也是赢得防疫和控制战役的决定性地方。在全国和优质资源的帮助下,党中央部署对口支援机制,分担湖北的压力,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湖北16个城市的防疫能力,以尽快遏制疫情蔓延。

人民日报:一线抗疫群英谱 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

“中国行动的速度和规模在世界上是罕见的。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相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我相信,中国采取的措施将有效控制并最终战胜这一流行病。”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对此印象深刻。

在这场防疫和控制的战争中,广大医务人员不顾个人安危,英勇奋战,有的不幸被病毒感染,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这体现了医生崇高的仁爱精神。

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成千上万的武汉当地医务人员坚守岗位,与全国各地支持的医疗队一起,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战斗。

一件白色的衣服里有什么样的魔力可以让人不害怕生与死?

“如果医务人员回来了,谁来保护病人?我们必须毫不犹豫地向前冲。这是医生的天职。”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胡艺说。

"当你穿白大褂时,你必须看起来像个战士!"武汉市肺医院呼吸科主任杜以他瘦弱的身体,顽强拼搏,筑起了一道“防线”。

“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打败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让更多的病人从病毒中恢复过来。”武汉金银滩医院院长张说。他饱受“逐渐冰冻”之苦,却固执地站在流行病的“风暴眼”里。

全力以赴,科学治疗

2月1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主任王晨抵达武汉,迅速对疫情防控形势进行了调查和判断,并提出了征用大型场馆和建设掩蔽医院的建议。

2月3日晚,武汉市规划的首批三家收容所医院连夜开工建设。事实证明,收容所医院为所有应收账款的实现做出了巨大贡献。收容所医院集中治疗大量患有轻微疾病的病人,并腾出医院有限的床位来治疗重症和危重病人。目前,武汉已全面开设了12家收容所医院。

人民日报:一线抗疫群英谱 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

集中患者、专家、资源和治疗。在湖北省,医务人员接受科学治疗,并与死神搏斗。

严厉的治疗是最难的“硬骨头”,国家派出了最强大的医疗力量来帮助武汉。每个医疗小组被组织成一个病房,多学科小组合作进行治疗。湖北省医疗队六所国家支持医院由党委书记、院长亲自挂帅,带领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等精英团队,按照“一人一案”制定医疗救治方案,提高救治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人民日报:一线抗疫群英谱 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

北京协和医院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为一线提供了“和谐体验”。医疗团队采用Concord icu病房分组制管理模式。患者分为四组,每组由一个固定的医生组领导,组长相当于病房中的主治医生,能够快速、系统地掌握患者信息,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各小组应统筹规划,匹配各专业医生,充分发挥各专业综合诊疗优势。北京协和医院党委书记张抒扬说:“运用一切可行的方法,全面治疗危重病人。”

人民日报:一线抗疫群英谱 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

对生命的信任比泰山更重要。自疫情爆发以来,钟南山、、、王晨等院士始终站在临床实践的第一线,将探索的新疗法纳入诊疗计划。

全国中医系统630多家中医医院派出3100多名医务人员帮助湖北。中国坚持中西医结合,将中医药纳入国家诊疗计划,使中医药深入到整个诊疗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的巨大优势。

1月2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了“清肺排毒汤”应急科研项目。随后,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通知,推荐“清肺排毒汤”用于治疗COVID-19型肺炎。

金银滩医院将南一区病房的医疗工作移交给了第一个国家中医医疗队,开辟了一个用中医治疗COVID-19型肺炎的战场。

2月14日,第三支国家中医医疗队正式进入武汉市江夏区大花山收容所,这是中医医疗队整体接管的第一家收容所,所有患者均保证使用中药汤剂。医院配备中药配方颗粒配药车,满足个体化用药需求,同时综合运用针灸、推拿、艾灸、太极、八段锦等中医疗法。

人民日报:一线抗疫群英谱 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

为确保患者首次使用中医药,中央政府应满足COVID-19肺炎疫情领导小组的要求,加强中西医结合,推进中医药诊疗全程深度干预,及时推广有效处方和中成药。截至2月17日,中国中医药参与治疗的比例达到85%。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力认为,中西医各有优势,取长补短,取长补短,是打赢防疫斗争的“利器”。

医生是善良的,爱是无限的

之前有“逆行的人”,之后是“保护家庭成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大多数医务工作者献出了生命,英勇战斗。他们身后是关心和支持他们的亲戚的眼睛。

这不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冉立第一次承担国家任务。2017年,他作为“小组”医疗队成员完成了为期一年的援藏任务。冉立的母亲也是传染病医生。她知道儿子要去前线寻求支持,点点头,什么也没说。她整晚没怎么睡觉,凌晨3点开始蒸馒头给儿子送行。

人民日报:一线抗疫群英谱 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

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国家资助湖北省医疗队成员。她母亲17年前抗击非典。几天前,她给母亲写了一封信,说:“十七年前,虽然我还年轻,我不知道什么是前线,什么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但在我心中,母亲是一个拯救生命的英雄。现在,和你一样,我肩负起使命,站在战场上不抽烟。17年后,我终于变成了你!”

人民日报:一线抗疫群英谱 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呼吸和危重病专家沈宁没有时间和家人告别,直接从医院前往武汉。十七年前,非典疫情爆发。31岁时,她主动要求并坚守在第一线;今天,她再次出门去面对COVID-19的肺炎疫情。

元旦这天,中日友好医院的医生段军带领20名医疗队成员来到武汉。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他关闭了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只说自己会留在北京值班,但每天睡觉前都会向家人报告自己的安全情况。“国家利益第一,这是人民最需要我们的时候。”他说。

人民日报:一线抗疫群英谱 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

国家支持的湖北省医疗队队员、北京医院的护士王园园给两个女儿写了一封信,说:“孩子们,今天,我母亲用她的行动告诉你们一个真理:当国家陷入危机时,我们必须放弃自我,成为更大的自我。母亲的职责是治愈伤员和拯救垂死的人。如果国家陷入困境,我应该放弃谁?妈妈爱你和你成长的地方。妈妈会用另一种方式保护你!”

人民日报:一线抗疫群英谱 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

没有冬天是不可逾越的,也没有春天不会到来。为了亿万人民的健康,广大的白人士兵夜以继日地战斗着,用他们的生命筑起了钢铁防线,站起了铮铮的民族脊梁!

来源:BBC新闻网

标题:人民日报:一线抗疫群英谱 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

地址:http://www.0bbc.com/xbglxw/7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