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18字,读完约8分钟
2月19日,雨水拯救了节气,万物复苏。
这是为期40天的春节正式结束后的第一天。与此同时,这也是除湖北省外,第15天COVID-19医院新诊断肺炎病例数持续下降,出院病例数首次超过新诊断肺炎。
同一天,在国务院联合防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复工复产”和“保就业”成为关键词。
从区域来看,在广东、江苏、上海等主要经济省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返岗率超过50%。从行业来看,37家重点粮油加工企业已经复工;有色金属企业重点企业复工80%;超过60%的炼油行业恢复了工作。
当城市再次按下“播放按钮”时,交通数据成为城市脉搏最直观的“心电图”。
春节归来:广州-深圳-东莞热排在前三名
今年春节“泛滥”了原来的周期。
由于疫情发展与春节节点高度重合,今年春节期间全国整体迁移趋势也呈现出除夕夜前后的“跳水线”。
图片来源:百度地图护目镜
作为过去七年中“最早”的春节,根据交通部的数据,从1月10日春节的第一天到1月24日除夕,15天内全国铁路、公路、水路和民航共运送旅客11.43亿人次。这个数字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
这是什么概念?平均每天有7622万人出行。人数最多的一天出现在1月28日,也就是武汉被“关闭”的前一天——全国有8453万人踏上了征途。与去年同期相比,这两个日均值和峰值分别增长了2.0%和1.2%。
然而,随着疫情的变化,春运后半季已大大减少,时间跨度明显延长。
包括两个延长的截止日期——2月3日,这是国务院统一规定的,和2月9日,这是大多数地方规定的,据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晓明说,没有传统的高峰后假期返回。
截至2月14日(第一个月的第21天),假期后全国共运送了2.83亿名乘客。这个返回数据仅占节日前发送的11.43亿人的四分之一。
相比之下,从2019年春节到除夕夜(1月21日-2月4日),全国共运送旅客11.2亿人次;从节假日到正月19日(2月5日-2月22日),共发送旅客14.5亿人次,返程基本结束。
据刘晓明介绍,2月底前,返乡农民工的客流量约为3亿人次。截至2月15日,已有约8000万人返回;3月后将有超过1亿人返回。学生返校的客流量约为1亿人次,返校时间将根据出发时间确定。
然而,各地恢复工作和生产的步伐正在加快,越来越多的工人正在返回城市。这一趋势可以从最近的交通数据中直接反映出来。
2月3日,2月10日,2月17日...尽管各地推迟复工的截止日期略有不同,但在春节的最后一周(2月12日至2月18日),中国十大受欢迎的城市有很高的重叠度。
春节的最后一周,人们纷纷涌向城市
数据来源:百度地图醒目地图:城市进化
在这份榜单中,广州、深圳、东莞(一个主要的制造业城市)和三个广东城市在移民受欢迎程度方面一直排在前三名。在包括广东在内的就业集中的东南沿海城市,“抢人”复工的消息最近频频传出。
被称为“世界第一大商品市场”的浙江省义乌市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它启动了全球疯狂的“抢人”模式,以支持恢复工作和生产。
行业复业消息的密集发布,企业员工返程回义乌的交通补贴和生活补贴,义乌首次创业者三天免费住宿,外商在义乌购买机票的住宿和报销……可见义乌的紧迫性。
然而,不仅仅是东南沿海城市缺人。
在春节的最后一周,中西部地区有两个城市——成都和长沙,这两个城市从未被排除在热门城市的前十名之外。其中,成都曾在2月16日位列全国前五名;在2月3日(国务院规定的延长假期的最后期限)的前一天,成都在中国最受欢迎的城市中排名第一。
城市“脉动”:地铁客流强度有待恢复
事实上,最近几天各个城市重返工作岗位的“热度”也直观地反映在内部的交通脉动中。
此前,受疫情影响,大多数城市的街道变成了空空.然而,从2月17日起,北京和成都实际上“堵车”的消息吸引了网友们在朋友圈里互相诉说。同一天,成都交通警察在1月31日取消交通限制18天后首次发布了“交通堵塞警告”。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据报道,北京中央商务区中心区的5万多家企业中,约有90%已经复工;成都高新区是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的核心区域,截至2月17日,在富士康、BOE、华为、英特尔等129家电子信息监管工业企业中,复工率达到92%。
地铁是上班族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除了道路拥堵程度外,它的客流强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内部的活动。
中国部分城市地铁周平均客流强度
(10,000人次/公里)
地铁客流强度=客运量/运营里程
*周平均客流强度,采用2月份春节结束前一周的平均数据(2月11日-2月17日)和去年12月份同期的平均数据(12月11日-12月17日);
*常州、宁波、无锡、温州、徐州、兰州、济南、贵阳、乌鲁木齐、呼和浩特等城市的部分数据去年12月暂时不可用,未纳入地图;
*截至2月17日,武汉、温州、徐州、乌鲁木齐和呼和浩特的地铁仍处于停运状态。
数据显示,在春节前一周(2月11日至2月17日),大多数城市地铁的客流密度低于10万人/公里。与去年12月同期相比,这甚至低于上述城市中客流密度最低的青岛,客流量为2800人/公里。
然而,在2月的一周,广州、上海、深圳、北京、沈阳和成都这六个城市的地铁客流密度达到了1000人/公里以上。这也与同期中国的热门城市不谋而合。
与去年12月同期相比,地铁客流强度恢复率超过10%,位居前两位,上海以9.8%位居第三。在一线城市中,北京的回收率约为7.1%,深圳约为6.7%。
中国部分城市地铁客流强度恢复率
*恢复率= 2月春节结束前一周(2月11日-2月17日)的周平均客流强度/=去年12月同期(12月11日-12月17日)的周平均客流强度
截至2月20日,中国主要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尚未完全恢复。在武汉、温州、徐州、乌鲁木齐、呼和浩特等城市,地铁仍处于停运状态。
“逐岗”恢复工作:包租飞机的特别交付
如何让人们更快回家?
2月1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事务部、公安部、交通部、国家卫生和卫生委员会、国家铁路集团发布专项通知,明确为农民工返乡就业提供“点对点”服务保障。
事实上,在国家统一的正式通知发布之前,各地已经自发地开始了。
在该省,“点对点”的公共汽车已经成为一种选择。
例如,在全省排名第一、全国排名第一的成都,许多部门已经提前安排好重点建设项目、生产企业和服务业员工的出行需求。与此同时,他们还与南充、遂宁、资阳和德阳等省内其他市州合作,帮助农民工重返工作岗位。
2月14日,成都工人返回成都恢复工作的交通保障开始实施。截至2月17日,已有21,348名工人通过成都级运输组织返回成都,平均每日人数超过5,000人。
省际列车和专列已经变得流行起来。
以劳务集中的长三角地区为例,中铁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表示,到3月31日,将组织从疫情相对稳定的地区到长三角地区开展返程包车和定制专列服务。
杭州针对疫情相对稳定、来杭就业人数集中的贵州、四川等省市,专门申请了外地返乡农民工专列。2月16日,首列定制农民工专列从贵阳抵达杭州,搭载近300人。
第二天,四川和河南的“专列”也相继发出:2月17日,成都750多名农民工乘坐动车组“专列”前往杭州;同一天,600多名河南工人从西华高速火车站前往杭州。
不仅有专列,还有飞机。近日,福州方面表示,将在云南省、贵州省和定西市开通返程专列,供返程员工免费乘坐。
毫无疑问,包车和专列,以及“点到点”直接进入劳务输出省份和外国人员聚集的地区,不仅解决了重返工作岗位的渴望,还促进了组织和管理、健康监测和全面追踪。
同时,相互承认健康证明也成为各地恢复工作的“保证”。
四川是一个劳务输出大省,其中全省有2500多万农民工,有1100多万省际农民工。在此之前,四川有关负责人专程到广东和浙江协调疫情期间的劳务合作。“健康检测互认”是与两省达成的共识之一。
具体来说,四川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免费的COVID-19肺炎健康检查服务,并发放健康证明。同时,按照“点对点、一站式”的模式,运行专列,做好在途健康监测和管理工作。广东和浙江的健康检查和相互承认。截至2月15日,四川已向广东、浙江、云南等地运送了1.2万多名旅客。
来源:BBC新闻网
标题:数读|复工潮下 哪些城市正在“苏醒”?
地址:http://www.0bbc.com/xbglxw/7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