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98字,读完约3分钟
人民网2月21日电(张文婷)被保险人称为“高保费低保障”的分红保险销售混乱局面将得到改善。近日,中国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寿险精算监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进一步加强法定责任准备金监管、规范分红和利益展示机制、完善非现场监管机制作出了规定,以促进寿险行业平稳运行。
规范股利分配,防止误导销售
据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两年来,分红保险业务发展迅速,分红保险分配不透明、夸大示范利益等问题日益突出。为进一步规范分红演示机制,更好地引导客户合理预期,防止误导销售和恶性竞争,通知修订完善了分红保险利益演示方法,明确了演示利率上限,将分红比例统一为70%。
从长远来看,《通知》明确释放了严格监管的信号,体现了“保险姓保险”的定位,有利于寿险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加强法定责任准备金监管,保持行业风险底线
通知进一步加强了对法定责任准备金的监管。引入责任准备金覆盖率指标,并将其纳入场外监控指标体系,与产品监管和其他监管措施挂钩。明确要求寿险公司报送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审批或备案的,最近一个季度末的责任准备金覆盖率不得低于100%,并有效发挥法定责任准备金在监管体系中的作用。
据了解,责任准备金覆盖范围的分子是扣除其他负债和费用调整后的资产之和,分母是法定责任准备金,主要衡量公司是否有足够的资产覆盖法定责任准备金,这不仅反映了公司资产与负债的匹配程度,也反映了公司应对未来保险责任支付的能力。
法定责任准备金的评估对寿险公司未来责任支付和利差损风险防范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并间接影响寿险行业的发展模式和市场秩序。
为加强法定责任准备金监管,2019年,银监会完善了个人保险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形成机制,建立了评估利率动态调整机制,将普通长期年金的评估利率从4.025%下调至3.5%。在此基础上,引入责任准备金覆盖率,并与产品监管措施挂钩,旨在进一步加强法定责任准备金监管,牢牢把握行业风险底线。
完善非现场监管机制,加强债务业务监管
同时,为更直观地掌握人身保险行业的负债状况,通知完善了非现场监控机制,并对《中国保监会关于做好人身保险行业相关数据上报工作的通知》(保监寿险[2017]263号)季度负债业务信息表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调整。增加责任准备金覆盖率、万能保险账户基本情况和投资连结保险账户基本情况,重点防范行业现金流和利差损风险,增加责任业务
据报道,为加强非现场监管,推进风险屏障建设,中国保监会自2009年起建立年度精算报告制度,并于2018年修订完善,进一步加强负债监管,主要包括:优化负债准备金评估报告框架,建立负债与资产匹配报告制度,加强负债侧现金流压力测试制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季度监控机制,下发了《关于做好寿险业务相关数据报送工作的通知》(保监寿险[2017]263号),要求各公司每季度报送债务业务信息,全面了解公司的现金流、内含价值、新业务价值、业务结构和主要销售产品。
中国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通知》的实施充分体现了审慎监管的核心原则,有利于促进寿险行业长期稳定运行,落实“保姓保险”要求,提高服务金融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能力和水平。
来源:BBC新闻网
标题:银保监会强化分红险监管 统一分红比例为70%
地址:http://www.0bbc.com/xbglxw/7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