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82字,读完约9分钟
2020年1月25日,元旦。
那天早上,颜回到了她几天前战斗过的车间。她是日照市三七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简称“三七医疗保险”)的车间组长。三七医疗保险在国内工厂的日生产能力只有150万只口罩,在山东乃至中国乃至全球口罩行业排名第一。
颜的堂兄妹们都回到了车间。她22岁的儿子也在车间加班,他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一名高个子实习生。
我儿子听颜说他的工厂缺人,他自愿成为100多名临时工中的一员。
新的肺炎是突发的。随着我国许多地方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必须佩戴口罩,湖北许多医院不断发布医用防护用品的求助公告,医用防护用品的需求逐渐达到高潮。
截至元旦,三七医疗保险已向武汉发送了240万个口罩、7万多件防护服和2.8万个防护口罩。
不仅三七医疗保险创下了生产新纪录,距离日照200多公里的蓝帆医疗有限公司(简称蓝帆医疗)也在与时间赛跑。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性聚氯乙烯手套制造商,也是领先的医疗器械企业,低价值耗材和高价值耗材布局完整。
他们捐赠了防护产品组合中防护能力最强、针孔率最低(AQL 1.5以上)的100万只医用防护手套,于1月24日从淄博寄出,几天后到达湖北。
今年春节,三七医疗保险和蓝帆医疗保险都进入了一个紧急的“战时状态”,克服了就业、原材料和物流等一系列困难,与产业链中的兄弟“抱团”为武汉供暖。
前雇员回到工厂帮忙
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069乡镇蓝帆医药工业园生产部的一个生产车间里,宗鹏搓着手,揉着红红的眼睛,盯着快速旋转的陶瓷手模。
宗鹏,他正赶往蓝帆的医疗车间工作
“这与医疗保护有关,不能马虎。”他说。
当他说这话的时候,宗鹏口袋里的手机在屏幕上闪过。这是亲戚朋友的问候,包括他妻子和两个孩子的声音。
往年的这个时候,他可以享受春节的7天假期(注:通常是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到正月初五),享受孩子们围着他的膝盖转圈的快乐,并一一回复他的亲朋好友。
今年的第一天,他几乎没有时间整天看手机。
在“全力以赴,不停工不停产”口号的号召下,满负荷运转、八条生产线的生产车间,是宗鹏和他的团队24小时三班倒加班的地方。
以宗鹏的分厂为例,日生产能力是680万,即使这样,我们也要加班加点地备货。"这是一场战斗,目标是流行病."宗鹏说:
在山东省日照高新区鹤山镇三七医疗保险厂,“战斗”也在进行。
第一天一早,颜回到了几天前她战斗过的车间。她是这个车间的领导,带着她暂时加入车间的堂妹、堂妹、堂妹和儿子。
严等在三七医疗保险车间
许婧是选择“返程”的三七医疗保险退休员工之一。
她技术娴熟,与许多退休老员工一起出现在生产车间,利用春节假期在老单位加班。"家是一个小小的家,工厂是每个人的家,我们一起为国家工作."
当流行病来袭时,预防和控制是最重要的。在三七医疗保险中,随着“颜”的回归和100多名临时员工的紧急动员,其医用外科防护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和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的生产记录不断刷新。
类似的场景发生在蓝帆医学院。宗鹏透露,所有生产医用防护设备的车间,包括一个分厂,目前都在满负荷运转。甚至在刚刚过去的除夕,他和许多同事一起在工厂度过。"公司的后勤人员给了饺子."
至少在春节假期的剩余时间里,这种“战时状态”将会继续。在厂区与严、、宗鹏并肩作战的还有日照、淄博的领导。
"目前,我们的生产计划已经定在三月底."宗鹏说:
“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任务”
不仅宗鹏、严等一线员工忙得不可开交,三七医疗保险董事长王几天前刚从越南分公司回来,春节期间还在日照工厂监督战争。
他的手机响个不停,“爆炸”是正常的。“这些天,基本上一天三四次。”
三七医疗保险成立于1993年,注册资金1000万元,是世界上最大的医用口罩和防护服制造商,在越南等地设有工厂。其产品涵盖医疗设备、医疗保健、个人健康清洁、专业安全防护和无纺布家居用品等多个领域,95%的产品出口到日本、美国、欧盟和东南亚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正常情况下,三奇医疗保险日照工厂口罩的日生产能力为150万张。目前,产品仍供不应求,一度面临就业难的压力。
问题不多。
日照高新区鹤山镇党委副书记闫华伟表示,为了确保重点防疫物资的供应,他们发动返乡大学生和前员工,并抽调了包括附近两家针织厂员工在内的700多人进行“战斗”。通过体检和培训后,他们将成为一支新生力量。"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行业司的调查和企业咨询,从2020年1月23日至2月10日,三汽医疗保险每天提供100万个手术口罩(共2000万个)、5万个防护口罩(共100万个)和5000件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共10万件)。
王称:“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任务)。”
蓝帆医药董事长刘文静也有类似的说法。“这是国家大事,事关生命,是我们应该而且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尽力做我们应该做的事。”
她于2002年12月在山东省淄博市成立了蓝帆医疗(股票代码:002382)。目前,她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性聚氯乙烯手套制造商,也是一家领先的医疗器械企业,低价值耗材和高价值耗材布局完整。
以中低值易耗品为例,其主要产品是医用防护产品系列,如医用手套、保健手套、急救包和医用敷料等。聚氯乙烯手套的全球市场份额为22%。
2019年,蓝帆一次性聚氯乙烯手套的产量为180亿只。
目前,湖北等地面临着医疗防护装备的巨大缺口。刘文静与蓝帆医疗的一批高级管理人员共同组建了蓝帆医疗重大疫情应急指挥工作组。
“目前,我们团队所有成员24小时在线,由三个制造部门组成的生产团队加班,客户群、物流群、物流群通力合作。”医疗后勤保障部成员宗说。
在此支持下,这一健康保护领域的龙头企业自发向武汉市新肺炎防控指挥部捐赠了100万只防护能力最强、针孔率最低(aql 1.5以上)的医用防护手套。
“在保护自己和家人的情况下,尽最大努力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刘文静表示,上述材料将捐赠给湖北。“春节期间,我们将根据生产能力和供应情况,继续捐赠消毒剂、酒精喷剂等一系列防护用品。”
蓝帆医疗重大疫情应急指挥部工作组微信截图
1月24日,除夕夜,三七医疗保险灯火通明。23日,11万名防护口罩登上开往武汉的SF快车后,又一批防护服连夜发放。
此前,有三架飞机在日照机场停留,计划运输这些物资。后来,出于某种原因,他们被SF快递运送。在此期间,日照的主要领导协调物流资源。
截至元旦,三七医疗保险已向武汉发送了240万个口罩、7万多件防护服和2.8万个防护口罩。
产业链应该以公平的价格得到保证
由于上述两大企业之前都有出口订单,很多出口订单的生产日期都已经安排好了。面对不断蔓延的疫情,为了供应国内市场,两家企业的负责人都表示,应优先保证国内订单,加班加点,首先满足国内需求。
以蓝帆医疗为例,为了确保在除夕夜能及时将100万只手套送到武汉,从1月23日晚开始,公司从原有的自动化生产系统中切出一条防疫手套生产线。
据悉,该生产线日生产能力为85万台,均为最高防护等级的aql1.5产品。
蓝帆医疗和三七医疗保险不是孤儿。
以面具为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口罩生产商,中国这个产业链中企业的最大日生产能力超过2000万。据业内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国内已有30多家企业恢复生产,生产能力恢复到平日的40%以上,每天的产量达到800多万头。
虽然这些企业的负责人对确保市场供应表示了信心和信心,但截至目前,随着全国30个省级辖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级响应,口罩等医疗防护用品面临巨大缺口仍是不争的事实。
以京东为例,该家电公司发布的信息显示,从1月19日至22日,京东共销售了1.26亿只口罩,仅1月22日,口罩的销量就比上个月平均增长了48倍。
这只是一面。媒体报道显示,口罩在中国许多城市已经脱销,尤其是kn95和n95口罩。与此同时,武汉市地方医院医疗防护用品的发布也很频繁;国家医疗物资的部署已经重复...
一方面,市场面临巨大缺口;另一方面,对于许多医疗防护设备制造商来说,包括三七医疗保险和蓝帆医疗保险,如果他们想解决医疗防护设备的短期短缺,他们仍然面临生产周期、人力和材料短缺以及运输成本上升等实际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整合产业链资源、合作运营迫在眉睫。毕竟,一个人自己的努力是有限的,而链条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是至关重要的。
蓝帆医疗倡议,目前,包括该公司在内的大多数国内防护设备制造商都紧急增加了口罩、手套、防护服、护目镜、消毒湿巾和消毒剂的生产,但由于需求突然增加,供应仍然紧张。为此,我们紧急联系了许多与公司有长期密切业务关系的海外防护用品供应商和经销商,并尽快组织供货,以合理的价格将上述急需的防护用品运送到疫区。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应该在中国的医疗保护行业中建立一个‘命运共同体’,而且它是以低价提供(应该)的法律。”刘文静说道。
日照玉环纸品有限公司发送的医用防护用品包装纸盒
产业链中的“兄弟”也在升温。
日照玉环纸品有限公司的员工听说三七医疗保险需要医疗防护用品包装纸箱,急忙赶回工厂启动生产线,加班生产10万个配套包装纸箱,并运过来。
来源:BBC新闻网
标题:240万口罩、100万医用手套、7万防护服的援鄂之路
地址:http://www.0bbc.com/xbglxw/5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