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87字,读完约4分钟
近日,在广西农业科学院召开的座谈会上,广西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粉垄栽培技术发明者魏本辉作了题为《粉垄挖掘中“自然力”的研究进展及科研选题建议》的报告,介绍了该项技术的成果,并对粉垄挖掘中的“自然力”问题进行了说明。
关于粉垄技术取得的成就,魏本辉表示,一次性超深耕(旱地35-40厘米,水田30厘米),土壤粉碎,无土壤障碍,完成整地任务,形成“超级耕层”和“超级地下水库”耕作法,已成为适用于耕地、盐碱地、耕地退化草地等的高效耕作模式。为进一步激活和利用各种土地资源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
据了解,粉垄改善了土壤团聚体的结构,使表面光滑。水储存、氧气和可利用的营养增加了。根壮体壮的作物生物量和净光合效率增加。稻田土壤中甲烷等气体的排放减少,形成了增加粮食产量和生态的巨大“自然力”,为农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可以耕种各种耕地;24个省34种作物的应用使产量稳步提高了10-50%,不受生态区域和作物品种的限制。盐碱地、蒋莎黑土、可耕地退化草地等的有效物理改良。可以大大增加可利用的农业资源,为盐碱地和中低产田的低成本快速改良提供技术支持。
魏本辉说,粉脊挖掘出的巨大“自然力”已经成为新的生产力。它涉及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等“粉岭大科学”来激活和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与此同时,他发明并开发了广西五峰机械有限公司的一种完美的“粉垄耕作机”,可用于一次性耕作,集灭茬、施肥、播种于一体,从而提高其效率,并将其投入市场进行大规模生产。
在报告中,魏本辉谈到了发明粉垄耕作的贡献。首先,他建造了“超级耕层”和“超级地下水库”,创造了适合作物生长和增产的“四库”和“一能”。
“四库”是土壤养分库:单位面积土壤养分和有效养分增加10-30%;土壤水分库:单位面积土壤水分增加1倍以上;土壤氧库:单位面积土壤氧量增加1倍以上;土壤微生物库:单位面积有益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1倍以上。
“一次增能”是指由于土壤环境的改善,养分和水分等养分能够平衡供应,作物的根和体都很强壮,利用太阳能可以增加10%以上。
魏本辉表示,由于淤泥质埂土颗粒结构的改善和毛细血管的切割,淤泥质埂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降盐”和净化土壤中有害物质的作用,不仅可以物理改造盐碱地,活化各种土地资源,还可以修复污染土地。这些粉垄产生的自然作用因素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自然力”系统,包括自然生活土壤力、自然肥力、自然控水力、自然环境改善力和自然河流利用驱动力。
通过农业改革,挖掘和利用这些“自然力”,增加优质食品的来源,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从而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意义重大。
"你得到的越多,得到的越少,你就越胖."与化学肥力相比,粉垄对土壤、光能等“天地资源”的活化和利用,使耕地的基本肥力即“物理肥力”提高了15%-30%,更具科学性和现实意义。经验证,在零施肥条件下,产量可提高15%-30%。例如,中国科学院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在河北省栾城的一个固定点观察到,三种连续的35-40厘米田埂的小麦和玉米产量为17.2-38.2%。广西农业科学院在龙眼稻田有一个30厘米的山脊。当年早季和晚季水稻平均产量为15.8%,第三季为15.5%。大米的质量也相应提高。
魏本辉说,粉垄的物理肥力,即“自然肥力”,也反映在其丰富的氧气、活性微生物和土壤生物(蚯蚓等)上。),这导致了化肥利用率的提高。这体现在24个省的30多种作物在零施肥条件下增产10-50%。
此外,魏本辉表示,由粉垄形成的“超级地下水库”和“土壤水库”可减少土壤侵蚀10%以上。疏松的土壤和活跃的微生物活动可以减少大约10%的甲烷和其他有害气体(广西龙眼);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促进作物生物量增加20-30%;面粉垄的“两库”和作物生物量的增加使地面空空气湿度增加了10%以上(甘肃定西);同时,通过增加作物生物量和减少甲烷等有害气体,可以实现固碳和减排。
来源:BBC新闻网
标题:面粉厂用“自然力”促进绿色发展
地址:http://www.0bbc.com/xbglxw/2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