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82字,读完约5分钟
2019年初,49岁的中国能源建设葛洲坝基金公司员工史建华迎来了人生中的一个辉煌时刻。1月17日,他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国家技术专家”荣誉称号。第二天,CNCC董事长兼党委书记王建平会见了史建华,称赞他“为CNCC争光,展现了员工的风采”
30年来,史建华潜心追求梦想,以进取的学习精神、创新的探索精神和团队的无保留奉献精神,完成了从普通钻井灌浆工人到高技能“国家技术专家”的逆向进攻。他有过什么样的经历?让我们一起接近他。......
努力学习和学习新知识。
早在1990年,19岁的史建华毕业于葛洲坝工程局技校,主修钻孔和灌浆,进入中国能源建设葛洲坝基础公司,后来被分配到清江隔河岩水电站工程,成为一名默默无闻的钻孔和灌浆工人。
虽然他受过钻孔和灌浆的训练,但当他第一次到达史建华的建筑工地时,他很快就感觉到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差距。“例如,钻井参数在理论上难以在实践中准确测量。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注浆处理方法……”
为了尽快理解我们面临的各种技术问题,史建华说,如果他不理解,他会问而不会学。白天,在我的前任的领导下,我会记住我在工作中所学到的东西。晚上,其他人都休息一下,也总结一下白天学到的东西,根据相关数据检查并填补空白,不断提高自己。
这种坚持就是在过去的30年里,从长江两岸到云贵高原,从东南沿海到中原...他在每个项目中都带了书籍和信息书籍,不断地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很多便利。
1994年,史建华参与三峡工程围堰和坝基防渗施工。作为注浆单位的队长,史建华说:“施工中最困难的问题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有效地对涌水孔段进行注浆,另一个是如何在环氧树脂化学注浆过程中减少浆液和注浆管的数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史建华查阅了大量的工程施工实例,寻找类似的施工经验。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通过改进注浆方法和孔口封闭浆液,最终解决了涌水问题。通过外包注浆管,减少钻孔占用的泥浆,调整泥浆的固井时间,减少铸管,成功完成了施工任务。
他勤奋学习,善于思考,能够快速掌握和熟练运用每一项新技术,找到解决每一个难题的方法,为他迅速成长为钻井和灌浆行业的知识型领导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敢于创新,主动解决难题
“方法总是比困难更难”是史建华的坚定信念。
2011年,史建华参与溪洛渡水电站8座180-200米引水压力井的施工,采用滑模工艺一次浇筑完成。然而,从施工一开始,他们就发现,在竖井浇注成型后,很难找到后续固结灌浆所需的预埋管喷嘴。如果重新钻孔,很容易损坏竖井的加固结构,影响后期竖井的稳定性。
史建华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对滑模生产工艺及影响预埋管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改进了预埋管的方法。
经过多次现场试验,史建华找到了一种预埋后不需要的埋管方法:通过在预埋管管口安装一根弹性钢丝绳,施加预应力,使管道在浇筑过程中与滑模紧密贴合,并在滑模上升后自动弹出,成功解决了技术难题,有效节约了施工成本。
在这一建设中总结的科技成果“一种免检索的嵌入式管道”,于2013年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016年获得发明专利。
大型水轮发电机蜗壳浇注体在胶凝后收缩时,经常会出现缝隙。这些间隙对发电机组的稳定运行和使用寿命有很大影响。在溪洛渡水电站的建设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史建华再次展示了敢想、敢做、敢创新的魄力。
根据工程的具体蜗壳形状,史建华有针对性地优化预埋灌浆管道的布置和灌区的分布,合理控制灌浆工艺和使用参数...最后,探索了“发电机蜗壳多管道接触灌浆施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该施工方法也已应用于其他项目,并于2012年获得中国电力企业协会的认可。
经过摸索和研究,史建华从一个普通的钻孔灌浆工人逐渐成为钻孔灌浆领域的专家。
愿意付出,毫无保留地接受团队。
作为老员工的技术骨干,史建华在进行技术创新和解决现场问题的同时,也一直致力于技术人才的探索和培养,为公司的发展增添活力。
2008年,为促进新员工快速熟悉工作内容,中国能源建设葛洲坝基金会公司实行“师徒制”,史建华与新员工廖成为首批签订合同的“师徒对”。他说:“当我看到廖的时候,我感觉好像刚到工地。”
为了把这个学徒带好,史建华拿出多年来收集的所有专业技术书籍,帮助他制定学习计划,并敦促他通过理论与实际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快速成长。今天,廖杨洋是山东省沂蒙抽水蓄能工程安环部长。
从那以后,每年都有新的“门徒”来到史建华。然而,他总是愿意给出自己的经验,让每个学徒都成功地掌握了他在工程建设中总结出来的“独特技能”。
有人问:“你不怕饿死你的门徒吗?”史建华笑着回答:“不怕!教弟子对公司的发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2012年,国家技能大师黄胜利工作室成立。史建华加入并逐渐成为工作室的首席技能专家。他充分利用这个平台精心教授艺术,充分推广他发明和总结的先进操作方法,培养了20多名技师和高级技师。
事实上,数千英尺没有忘记他的根,这也许是多年来他无私奉献的最好解释。
1月29日,中国能源建设葛洲坝基金会公司号召全体干部职工向史建华学习。中国能源建设葛洲坝基金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赵显勇表示:“史建华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创新的探索精神和团队的无保留奉献精神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是我们追求梦想不可或缺的积极能量。”(王建峰)
来源:BBC新闻网
标题:史建华,基层施工人员成为“国家技术专家”
地址:http://www.0bbc.com/xbglxw/2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