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28字,读完约3分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13日电(记者郭景元)6月1日至7月12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6次暴雨过程。长江流域平均降水量为403毫米,比正常高49%,为1961年以来同期之首。长江流域、鄱阳湖和洞庭湖发生了大洪水,许多地方遭受了洪灾。

14日起强降雨重回江淮江汉 需谨防流域性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

预计从14日至16日,新一轮暴雨将再次来袭,中国西南东部、江汉、江淮和江南北部将被暴雨覆盖,部分地区将出现暴雨,局部地区将出现暴雨。四川盆地东北部和南部、重庆北部、陕西东南部、湖北东北部、河南东南部、安徽中部和南部、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北部等地的累计降雨量为100-180毫米,局部地区可达200毫米。至300毫米;长江中下游干流沿线降雨量为50-100毫米,长江上游干流宜宾至宜昌段降雨量为40-60毫米。

14日起强降雨重回江淮江汉 需谨防流域性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

在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方面,从14日到16日,川东北和川中、鄂东、皖中和皖南、苏南、浙北和滇西北中小河流洪水的气象风险较高。陕西、河南、重庆、四川、湖北、安徽、云南等地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较高。,特别是在四川和安徽。

14日起强降雨重回江淮江汉 需谨防流域性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

从17日到21日,主雨带的东部向北移动,而西部则留在四川盆地东部和湖北。黄淮、江汉、江淮、江南西北部、四川盆地东部和云南西部的累积降雨量为50-100毫米;其中,河南南部、江苏中部和北部以及安徽、湖北、四川东部、重庆、湖南西北部和云南西部的部分地区为150-200毫米,部分地区可超过300毫米。

14日起强降雨重回江淮江汉 需谨防流域性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

气象学家提醒说,目前,长江流域和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湖泊都处于令人担忧的水平。气象卫星监测显示,鄱阳湖主体及其邻近水域是近10年来面积最大的区域,长江流域将出现大范围的暴雨。防洪减灾形势十分严峻。云南、贵州、重庆至江淮、江汉、江南北部等地需要重视中小河流洪水、城乡内涝和暴雨引发的地质灾害。当地公众应时刻关注最新的预报和预警信息,配合当地有关部门做好防洪工作,确保自身和财产安全。

14日起强降雨重回江淮江汉 需谨防流域性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

值得注意的是,从6月到7月初,华南地区暴雨频繁,农业生产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中央气象台生态农业气象中心的高级工程师宋英波说,暴雨导致一些农田和农业设施被淹和毁坏。持续的暴雨导致农田雨水汇集,排水不及时,部分农田被淹破坏;由于暴雨,成熟早稻无法收割,未成熟早稻的灌浆结实受阻,低洼地的早稻屡遭水淹倒伏,不利于产量形成;与此同时,玉米、棉花和大豆等旱地作物也遭受了涝灾。持续的暴雨经常造成山洪等次生灾害,淹没或摧毁了一些鱼塘、果园和温室,损害了农业和渔业生产。此外,持续的暴雨和日照不足也会影响蔬菜和水果的产量和质量,这将延缓一些作物的生长进程,导致病虫害的滋生和蔓延。

14日起强降雨重回江淮江汉 需谨防流域性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

宋应波建议,西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减轻洪涝灾害的影响,并合理施肥,促进受灾作物尽快恢复;成熟早稻区应优先排干积水,倒下的田地可人工砍伐,以减少损失;做好果园、茶园、菜地的疏排涝和清淤工作。同时,加强养殖池塘巡查,加强和提高围栏,防止暴雨洪水。此外,各地要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确保粮食生产和汛期安全。

14日起强降雨重回江淮江汉 需谨防流域性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

此外,未来三天,华北东部和西北地区将有多场阵雨或雷暴,雨量分布不均匀,局部有暴雨或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建议公众多注意气象部门发布的临近预报和预警,外出时采取防雨、防雷击措施。

来源:BBC新闻网

标题:14日起强降雨重回江淮江汉 需谨防流域性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

地址:http://www.0bbc.com/xbglxw/19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