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95字,读完约7分钟
9月3日,“99公益日”即将进入第五个年头,腾讯、阿里、新浪、智虎、Linkist、VIPKID等互联网公司的公益领袖齐聚北京,在腾讯公益思想交流第三阶段,就“互联网与公益”这一主题进行深入交流和思想碰撞。这是一个罕见的场景:著名的互联网公司坐在同一张桌子上,但没有业务在桌子上互相吹,也没有硝烟在空的战斗。这只是对公益事业的普遍关注和对行业发展的洞察。
包括腾讯、阿里、新浪、新华、善元等互联网公益平台的领导,中国盖茨基金会和墨卡托基金会的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长江商学院的学术专家,智虎、领事者、VIPKID等企业领导和“中国慈善家”等媒体代表出席了本次沙龙。
互动分享:做网络公益的得与失
“在欧洲,不到10%的公共福利组织需要寻求资金筹集”,“在美国,大多数捐赠者都超过50岁。”德国墨卡托基金会和比尔·盖茨梅林达基金会的代表分享了海外经验。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公益事业起步相对较晚,但近十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公益已经走出了一条非常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互联网公益。科技公司也在利用自己的技术和产品优势来帮助公益事业。互联网公益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沙龙上,各科技企业的领导分享了他们在公益实践中的成就和困惑。
腾讯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孙一在沙龙上表示,12年来,腾讯公益坚持只做一件事,那就是不断探索如何利用腾讯的核心能力来帮助公益事业发展。如今,技术的力量能否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并帮助我们参与解决一些具体的社会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王瑞和表示,阿里希望利用技术力量,通过区块链和地理位置等技术,让公益产品更加开放和透明,让公众知道他们的爱发挥了什么价值,甚至追踪它的价值。“如何提高和鼓励社会化参与,完善运行机制,确实需要在公益活动中加强同事之间的沟通。我们将通过各种机会进行讨论和合作,包括腾讯思想交流。我们也真诚欢迎大家参加即将到来的“95公益周论坛”,讨论互联网公益的整合与创新。”
“人工智能驱动的志愿者”是“科技造福人类”的典型案例,吸引了沙龙与会者的注意。新浪微博副总经理董文军分享了一位教授的真实故事,这位教授试图从大量内容中挖掘出能够提前预测抑郁症患者趋势的信息。发现后,他提前介入,拯救了800多人。董文军说,不存在信息输出、信息溢出无序和信息不对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三个问题将变得越来越严重。新浪今年举办“全民公益节”,是因为上述问题不是任何一个平台能够解决的,希望通过推广不同的技术和理念来造福大众。
对于企业公益化的困惑,智虎副总裁秦亚洲表示,许多企业在公益活动中缺乏先发制人的毅力,缺乏科学的监测和评估模式。如何充分发挥他们的平台优势,帮助公益事业需要更好的探索。Linkist的联合创始人贾胜生认为,Linkist在连接社区资源方面有优势,拥有8000多家线下商店、3万多个在线平台和30多万名经纪人。如何整合这些线上和线下的优势和资源,为公众谋福利,是Linkist当前思考的主要方向。
《新华公益》总编辑高表示,在新的媒体传播时代,公益传播的成本不是越来越低,而是越来越高,因为对公益真实性的新闻验证要求越来越高,媒体从业人员在境外报道时也面临着公益性与功利性的混淆。有没有技术手段来帮助提高公益传播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中国银行慈善基金会主席张表示,中国已经有20多个在线融资平台。网络慈善在这个层面上并不缺乏广度。然而,除了筹资和解决社会问题之外,网络慈善还需要企业在价值倡导等深层问题上进行更理性的思考。
面对科技企业的质疑,长江商学院社会创新与品牌研究中心主任朱瑞表示,事实上,任何企业做公益的最好方式不是捐钱,而是先做好自己的事业,真正找到自己的商业基因和社会痛点的结合点,并在这一点上努力。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李晓云认为,互联网技术的出现迫使传统公益事业进行创新,但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例如,品牌溢价问题给公益机构带来了更大的差距和不公平问题,如泛公益思想给公益职业精神带来的认知挑战等。这些问题需要科技公司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现场热议的话题是:“一起做好事”,为什么不呢?
面对现实的怀疑,我们能一起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吗?99公益日今年提出要“一起做好工作”,这极大地感动和鼓舞了沙龙的嘉宾:公益人士可以“一起捐款”,可以pk捐款步数,可以通过收集能量来共同建设“蚂蚁森林”。那么,正如善元公益基金会会长张在沙龙上所说的“公益没有竞争,只有合作和共享”,为什么互联网企业不能从最纯粹的公益领域入手,探索更好的联动方式呢?互联网公益生态共建的探索如何产生1+1+1大于3的效果?
孙毅表示,每家科技公司的优势是高度互补的,可以先在公益领域做一些相关的事情。例如,各种互联网公司能否从公共福利开始,根据自己的技术和数据能力,为公共福利机构建立一个客观的评估系统,以帮助提高机构的可信度?
阿里正在开发的“3小时公共服务平台”已经在阿里的系统中的25个应用中落户,在公共服务志愿者领域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王瑞和表示,未来的“3小时公共服务平台”也希望与阿里经济以外的平台建立更好的联系,以帮助志愿者领域的公众做到善良、高效、数字化和透明。
新浪微博公益的核心点在于它能够扩大公益圈,帮助公益项目沉淀可持续利用的社会资产。董文军表示,在公益问题上,希望来自不同平台的用户能够真正做到“无界”。新浪将在9月份交流“全民公益节”、“99公益日”、“95公益周”等公益节日的宣传推广资源,形成合力,让全国更多的网民知道9月是网民的公益月。
深圳国际公益研究所所长王建议,各科技公司可以分步骤开放合作,形成共识,适当评估,专业介入,几大互联网公益平台的行动将对公益事业的推进产生深远影响。
演讲嘉宾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为: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院长王;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王瑞和;新浪微博副总经理董文军;和智虎副总裁秦亚洲。
李小云教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对网络公益生态的共建提出了建议。李晓云说,从宏观上来说,需要一个联盟来赋予所谓的规范以意义,否则就无法达成共识。微观上,中国还没有形成数字公益,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领域。这是阿里、腾讯和新浪等互联网公司最擅长的,可以一起推广。
墨卡托基金会中国特别代表阿克曼说,中国的互联网公益事业是世界的典范。如果网络公益不仅有助于筹集资金,而且还能发掘出更多真正有价值的共识和推广,那么公益在中国的作用将会扩大,对整个社会都有好处。
科学技术是好的,规则有助于,透明度和联系正是今年“99公益日”的意义。孙毅说,有效的合作始于理解。这次意识形态会议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在了解的基础上,腾讯公益非常愿意与各种平台合作,推动建立一系列有效的机制,从彼此的项目中寻找合作点,扬长避短,相互学习,共同为公益行业的共生共赢而努力。
来源:BBC新闻网
标题:腾讯公益思想第一:互联网企业同舟共济
地址:http://www.0bbc.com/xbglxw/1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