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89字,读完约3分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14日-7月14日,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公民生态与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20)》显示,与2019年的调查结果相比,公众的绿色生活方式总体上有所改善。越来越多的受访者认为,爱护自然生态、关注生态环境信息、实行绿色消费(改造、利用或交换、捐赠闲置物品)对保护环境十分重要,受访者比例增加了10%-20%。

报告显示:公众绿色生活方式总体提升 人数占比提高10%20%

据了解,《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20)》涵盖了《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中的10类行为领域,重点关注生态环境、践行绿色消费、参与环保志愿活动、污染防治战役公众评估等主题。

根据调查,受访者普遍认为公民自身的环境行为对保护生态环境很重要,但不同领域的实践程度明显不同。它在保护自然生态、选择低碳旅游、节约能源和资源方面具有很高的实践性,能够实现“知行合一”。在参与监督和报告以及参与自愿的环境保护活动方面,公众表现得更加积极。在实践程度相对较差的行为领域,如践行绿色消费、减少污染、关注生态环境、垃圾分类等,仍然存在“高意识、低实践”的现象。

报告显示:公众绿色生活方式总体提升 人数占比提高10%20%

与2019年的调查结果相比,公众的绿色生活方式有所改善。越来越多的受访者认为,爱护自然生态、关注生态环境信息、实行绿色消费(改造、利用或交换、捐赠闲置物品)对保护环境十分重要,受访者比例增加了10%-20%。特别是在绿色消费和垃圾分类实践中,经常改造、使用或交换捐赠闲置物品的受访者比例翻了一番,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受访者比例提高了20%以上。

报告显示:公众绿色生活方式总体提升 人数占比提高10%20%

调查发现,公众高度认可在反污染斗争中取得的成就。大部分受访者(68.5%)认为城市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在过去三年有所改善,认为空气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的比例最高(70.1%)。与三年前相比,超过70%的市民对城市的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和空空气质量更为满意。其中,京津冀地区的受访者对其所在城市空的燃气质量改善感受最明显,认为近三年来改善其所在城市空燃气质量的比例最高,均超过80%;长江经济带的受访者对过去三年城市水环境质量的改善有明显的感受,58.0%的受访者认为过去三年城市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高于全国54.8%的平均水平。

报告显示:公众绿色生活方式总体提升 人数占比提高10%20%

自2019年起,为了不断了解公民的生态环境行为,引导和鼓励公众积极践行简单、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监督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实践,推动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的实施,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对公民的生态环境行为进行跟踪评估,每年发布年度调查报告。本次调查主要通过互联网在线进行,共收集了72,163份有效问卷,覆盖除香港、澳门和台湾以外的31个省(区、市)。

来源:BBC新闻网

标题:报告显示:公众绿色生活方式总体提升 人数占比提高10%20%

地址:http://www.0bbc.com/xbglxw/19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