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21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南宁7月13日电告别大山,拥抱新生活——广西最大的扶贫集中安置区
新华社记者严胡
“我的家乡曾经是一座山。给孩子买东西或上学都不方便。2018年,我搬到了县城的新家,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么好的一天到来之前,我想都没想。”拆迁户赵建谦告诉记者,他和妻子现在的月收入加起来有七八千元,这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隆安县是中国扶贫开发的重点县,今年刚刚脱帽。全县10个乡镇中有9个被列为石漠化地区,耕地少,生态脆弱,一方支撑不住另一方。离开大石山是带领穷人致富的重要途径。
为此,隆安县综合运用国家异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和新型城镇化政策,在县城附近建设了最大的地震东集中安置区。截至2018年底,约有25,000人有困难的5,847个家庭已经搬进新家。
隆安县人口约4万,隔江而居的安置区人口约2.5万,相当于一个新的半城市。如何让被拆迁户“住”和“住”备受关注。
“告别大山只是第一步。我们仍在教育、就业、社区服务等方面努力。,使这些困难的人能够逐步融入到县城的新生活中去。”南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隆安县委书记吴说。
许多搬迁的人担心他们的孩子能否顺利地去附近的学校上学。最近,记者在安置区附近的粤桂小学看到,校园干净漂亮,一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武术练习,旁边教学楼里的书很响。
“学校占地60亩,只花了一年时间就建成了。去年秋季开学,一至六年级有41个班,解决了安置人口子女上小学的问题。”粤桂小学校长黄说。除了小学,安置区附近的中学也在推进。
为了稳定就业,隆安县广泛开展了就业技能培训,举办了专门的招聘会,并发展了卫生、安全和公共设施管理与保护等公益性岗位。记者看到,附近农民工创业园建设繁忙,在扶贫车间工作的拆迁户实现了增收和家庭照顾。
“对于那些不想在工厂工作的人,我们积极提倡灵活就业,组织他们到县城的农业基地工作。我们将在前一天收集就业信息,并通知搬迁户。第二天早上,我们将免费乘车送群众到各个农业基地。只要居民愿意外出,就可以实现近就业和稳定的收入增长。”镇东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组组长梁佳说。
同时,为了让来自贫困地区的人们适应县城的新生活,隆安县积极改善社区服务,让拆迁户安心生活。
“我们成立了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和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和团的建设作用,通过县级调度和群众评选,强化社区‘两委’,同时推进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团组织建设,使相关服务有所把握。”社区党委书记何伟表示,通过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服务,社区在单位建筑的单位中选出了78名单位领导,让他们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工作。每天,单位领导都要走访他负责的建筑单位,敲敲门,收集社会情况和公众意见,了解居民的就业需求,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实际困难。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如充电桩施工、劳资纠纷、路灯损坏等。,可以及时解决,而且平时有丰富的娱乐和体育活动。与山里的家乡相比,这里的生活更有意思。”搬迁户梁冠峰说。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刘洋
来源:BBC新闻网
标题:告别山旮旯 拥抱新生活——广西最大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见闻
地址:http://www.0bbc.com/xbglxw/19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