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68字,读完约4分钟
在今年的两会上,公安和市场监管系统的执法人员表示,在疫情期间,用人力检查和执法更加困难,监督假货的销售也比以往更加困难。信息越不公开,市场越不透明,与执法部门的合作效率不高,消费者的投诉就越容易像雪球一样越积越多,假冒商品的抑制效应就越突出。来自公安、市场监管、商业部门、法律界、基层单位和学术界的数十名代表和专家呼吁全社会像疫情一样,预防和控制假冒伪劣商品。
5月24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委员会渠道”上,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甘霖强调,要弥补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不足,需要全面推进消费者投诉的宣传工作。针对投诉集中、问题频发且易发的企业,各部门通力合作,使信息更加公开,市场更加透明,消费更加放心。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新化县电子商务协会会长杨海玲注意到,一些电子商务经营者没有遵守《电子商务法》的规定,相关许可证和经营信息没有公开,消费者权益难以维护。因此,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及时发布具体操作指引、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加强监管,引导社会电子商务经营者做好信息展示和披露工作。
在全国会议上,杨海玲提出了“加大对农村电子商务的支持力度,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品牌发展”的建议。建议中提到,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品牌化,一方面要集中资源打造优势品牌;另一方面,要严厉打击制假售假,严格控制假土地。无论是打着社会的旗号还是其他的旗号,只要是通过互联网销售的,执法机关都应该一视同仁,综合监管。
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品牌化
杨海玲是湖南省新化县林峰街界龙村党支部书记,和牛洼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农业基地技术员..在疫情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为滞销农产品开辟了销售和市场。数据显示,农村电子商务公司的数量已经超过1300万。
在杨海玲所在的湖南省新化县,电子商务产业也在迅速崛起。目前,全县已注册电子商务企业500多家,网上商户和微型企业2.6万多家,电子商务从业人员4万余人。同时,充分发挥农村电子商务、网上供销平台的优势,支持大农户、专业合作社和传统工匠加入电子商务团队,带动8000多户贫困户增收节支。
NPC代表杨海玲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创建地方知名农产品品牌,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应。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了《网络+农产品村城工程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培育一批知名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以品牌引领规模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电子商务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农产品的品牌化已经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总趋势。对于农村电子商务来说,只有走品牌化和标准化之路,我们才能走得更远,更有竞争力。”杨海玲在建议中提到,不可否认,农村电子商务的品牌建设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严格打击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严格控制假冒伪劣商品
“一些社交电子商务平台使用‘低价,群策群力’的口号,这更多的是一种营销工具。商品质量不高,甚至假冒伪劣产品比比皆是,形成了假冒商品管理的现象,尤其是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消费者很难辨别,太多的假冒伪劣产品会降低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杨海玲提到,阻碍农村电子商务品牌化的原因还包括以下几点:农产品的差异化不够,甚至主导产品难以实现独特稳定的差异化;农产品季节性强,导致产品不均衡;农村电商人才匮乏,培训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小规模、分散的生产经营模式是主要模式,产品来源分散,标准低。
对此,杨海玲建议,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品牌化,就要协调好农业、农村、商业、文化旅游等相关部门。建立规范的协调和推广机构,集中资源,着力打造优势品牌;探索建立农村电子商务品牌目录体系,将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纳入地方职业教育。
杨海玲还建议,我们应该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加强监管,预防和控制假冒伪劣商品的流行情况。无论是打着社会的旗号,还是打着其他旗号,只要是通过互联网销售的,执法机关都应该一视同仁,综合监管,避免假冒伪劣商品管理的萧条,避免假冒伪劣商品在各种平台上泛滥。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甘霖指出,要弥补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不足,必须创新机制,走群众监督的路子。政府应建立消费者投诉公示制度,公开零散的投诉信息,充分发挥14亿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并对全社会进行监督。
来源:BBC新闻网
标题:全国人大代表、电商协会会长阳海玲:扶持农村电商 严管假货洼地
地址:http://www.0bbc.com/xbglxw/16794.html